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腹地新手配资
哈乌尔河畔
藏着一座神秘的童话小村
俄罗斯族居民
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
歌声与手风琴声随风飘扬
列巴、蓝莓酱、盘肠烤肉等飘香四溢
与耳畔地道的乡音交融
带人进入一场时空交错的人文之旅
9月17日,一名蒙古族妇女(左)与她的俄罗斯族丈夫在恩和村一家列巴坊共同制作传统的俄罗斯族列巴。9月18日,游客在恩和村一家餐厅享用俄罗斯族传统美食。
9月26日,俄罗斯族厨师在恩和村一家饭馆后厨制作俄罗斯族传统美食。
9月26日,黄老头(左一)在恩和村为游客们演奏手风琴。黄老头本名黄焱红,曾是一名旅游记者,退休后开了“黄老头博物馆”,宣介当地文化。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恩和村
年平均气温仅-4℃至-5℃
严酷的自然条件
和清冽的空气
孕育出苍茫林海
与辽阔草甸交织的
北国风光
9月17日,游客在恩和村骑马(无人机照片)。9月17日,游客在恩和村驾驶越野摩托游玩(无人机照片)。
9月17日,游客在恩和村骑马(无人机照片)。
在恩和村
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木刻楞
极具特色
原木叠砌 榫卯相嵌
厚墙尖顶 冬暖夏凉
门檐窗棂雕饰彩绘
既充满民族特色
又融汇中原工匠技艺
成为多元文化碰撞的见证
9月18日,当地居民在恩和村一座木刻楞外休息。
9月17日在恩和村拍摄的一处木刻楞酒吧(无人机照片)。
9月25日,游客在恩和村一家木刻楞风格的餐馆用餐。
丰收时节
当地各族群众一起
比赛爬谷堆、抢棍子、装谷子
俄罗斯族群众拉起手风琴
跳起传统舞蹈
分享美食
将丰收的喜悦传遍村庄
9月15日,前来恩和村写生的大学生参加当地庆祝丰收的活动。9月15日,人们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参加丰收节活动时跳舞。
9月15日,俄罗斯族居民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参加丰收节活动。
2007年
俄罗斯族民间舞蹈
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
在恩和年年举办的俄罗斯族巴斯克节
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
作为俄罗斯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
恩和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9月18日在恩和村拍摄的俄罗斯族特色手绘彩蛋。9月17日在恩和村拍摄的陈列在黄老头博物馆中的老照片。
9月17日,俄罗斯族老板在位于恩和村的自家酒吧中饮酒。
近年
恩和村大力发展旅游业与特色产业
游客住木刻楞、体验制作列巴
众多画家、美术生来此创作写生
9月17日,游客在恩和村体验绘制套娃。
9月17日,游客在恩和村一家列巴坊体验制作列巴。
9月17日,三名来自重庆的年轻人在他们在恩和村开的川菜馆前合影。
9月17日,前来写生的内蒙古艺术学院学生在恩和村参加篝火晚会。
9月17日,游客在恩和村骑马。
彩色屋顶映着斜阳
新出炉的列巴混着烤肉香
手风琴声掺着游客的歌
这座童话小村
正把北疆的辽阔、淳朴与多元
向世界娓娓道来
↓↓点击视频观看恩和村风貌
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海南加美村:贤士故里 诗意栖居
沙溪镇:茶马古道千年古镇的“新生密码”
乐居村:古村蝶变“乐居”地
黑龙江上官地村——一个建在火山岩上的“稻田村”
岜沙村:“最后的枪手部落”
花明泉村:会稽山麓揆文奋武的江南古村
控拜村:600年间回荡的银之歌
统筹:宋为伟 金宇
记者:贝赫 马金瑞
编辑:郭昱
新华社摄影部 制作
配资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